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神机道士在大唐 > 第二卷 北地惊龙 第六十二章 内学
    世家和武将门庭都将自己的子弟选送宫中,陪太子习武,不少做了宦官,进而掌握神策军的军权。

    唐朝宦官和明朝太监是不同的,明朝哪有名门子弟去当宦官的?

    如今这些人都不是初代祖先,是收养的孩子,本来姓什么多不可考。

    唐朝其实是武将世家一直把持政权,而李家就是最大的武将家族,其他家族把幼子送入宫中做宦官,陪太子一起长大,从而加强联盟关系。

    这种宦官干政是一种将门世家的共和体制。

    唐人胡风甚众,只要有养子继承门庭就算延续香火,所以大宦官都娶妻收子,生活得跟常人无异。

    这种风俗后来传到日本,在日本战国时期大行其道,只要继承家名,不是亲生的,甚至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打紧。

    “大明宫那边盘查很严,我已经遣人通知郭延庆,还需要等他们过来领你去。”王守琦带着郭弘进入内府局的衙门,小声说道。

    郭弘点头,郭延庆就是郭敬述的养父,也是郭家后裔,宪宗朝入宫,如今做到正七品下的宫闱局令。

    “见过王局丞。”留守西内的掌固和典史过来见礼。

    王守琦摆了摆手,指着郭弘对他们说“这是我本家侄儿,叫王从义,你们多照顾一二。”

    掌固和典史连忙点头。

    王守琦将他们打发去做事,自己和郭弘聊天,过了小半个时辰,终于等到了人。

    来者正是郭敬述。

    他十七八岁左右,比郭弘矮了半头,圆头圆脑,模样看上去十分老实。

    “是五郎?你原来不是这个样子!”郭敬述跳到他面前,仔细打量。

    郭弘一摸脸,变回了那副长满斑纹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果然是你!”

    郭敬述走到旁边拿了个铜镜过来,与他并肩而立,两人头凑到一起。

    “你看,如果没有花纹是不是跟我长得很像?”

    郭弘点头,确实是像,至少有八分相似。

    “二兄!”郭弘在郭府小辈男孩中排行第五,郭敬述排行第二。

    郭弘跟着郭敬述告别王守琦,在掖庭宫内一路向北走。

    他们沿着东面城墙走,墙的另一边就是太极宫。

    “我们现在去哪里?”郭弘小声问道。

    “皇帝登基后,姓郭的都靠边站了,想安排人去大明宫很难,但今日有个机会,柳婕妤过来为她的儿子挑侍从,我们去碰碰运气!”

    郭弘一愣,这真是哪里都能碰到熟人,柳婕妤的儿子不就是自己前日救的那个孩子吗?

    他已经恢复易容,样子很平常,扔到人堆里找不出的那种。

    对面不时有宦官、宫女与他们交错而过,没人在意这两个小给使。

    没有品级的白身宦官称为内给使、小给使,俗称内园小儿。

    “我刚来就可以参加选拔?”郭弘问道。

    郭敬述笑道“我义父是宫闱(ei)局令,掌管宫内各门宫禁钥匙以及小给使、学生的名籍和粮米。今日是来掖庭宫办事,他与掖庭局令仇师本是好友,当初是内学的同学。”

    “宫里也有学生?”郭弘笑了出声。

    郭敬述扯了一下他的衣角,说道“噤声!”

    他看看近处无人,才说“宫里不能随便嬉笑,无人处还好,要是侍候的时候抓到,会被活活打死!”

    郭弘点点头。

    郭敬述接着刚才的话题,答道“当然有学生,内侍省的大宦官哪个不是内学出身,要读好些年呢,杨飞龙(杨钦义)、他的儿子杨玄价、孙子杨复光三代人都是如此,要是没学问,怎么侍候圣人?”

    这时迎面有说有笑走来两个人,都是十七八岁园内小儿的打扮。

    他们远远看到郭敬述,便高声叫道“郭二郎,你跑到哪去了?刚才老师还问起呢!”

    郭敬述笑着迎了过去,说道“我去接一个亲戚。”

    他转头对郭弘介绍道“这位是王彦真,那个是杨复恭。”又对那二人说道“这是表弟王从义,内府局令王守琦的侄子。”

    那个叫王彦真叉着腰,端详了郭弘一番,说道“相貌平平,个子倒是不小,郭二郎,你表弟和你一点不像啊?”

    郭敬述笑着挠挠后脑勺,说道“他长得像王家人。”

    王彦真一愣,觉得哪里不对。

    “他在说你长得不咋样!”旁边杨复恭突然插话提醒。

    王彦真跳过来就要报复,郭敬述急忙逃跑,只听王彦真怪叫道“好你个郭二郎,敢捉弄我,今天一定要让你知道厉害!”

    郭敬述围着路边的大树转圈躲避,最终因为岁数小,体力不支,被王彦真抓到,按在地上打屁股,口中不停地求饶。

    郭弘看出这三人关系很好,于是双手环抱,依靠在不远处的树上旁观。

    杨复恭走到他身旁,笑了笑说道“小兄弟,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你?”

    郭弘冲他点点头,说道“我今日刚进宫。”

    杨复恭哈哈一笑“下边没事了?”

    郭弘一愣,随即看到他的目光,便明白过来,不禁失笑“没事了!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,我们进来的时候都要疼很多天,熬过去就好了。宫内七品以上才能让子弟入学,你可以让郭敬述他父亲走走门路,拜在哪个高品门下,就可以上学了。”

    这是指点他认个义父的意思。

    郭弘觉得他的口音有点怪,就问道“你是哪里人?”

    “我是福建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有没有听说福建外海有个蓬莱派?”

    “我本家姓林,叔叔就是东海蓬莱弟子。”

    “那说来就不是外人,我和你们蓬莱派的钟离前辈很熟,经常一起喝酒……”

    郭弘二人与杨复恭他们分别,在掖庭宫找到了郭延庆。

    这位老宦官五十多岁年纪,也继承了郭家人方面大耳的样貌,只是声音有些尖细。

    他带着郭弘和郭敬述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相互见礼。

    三人围坐一起,郭延庆说道“东内大明宫是圣人常住的宫室,盘查要比西内这边严格得多,我虽然掌管钥匙,但看守却是阖门使的人,不容易混进去啊。”

    郭弘问道“三叔说怀疑东西在太后年轻时住过的结绮(qi)楼,那边情况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如今是当今郑太后住着,她是信佛的,长年喜静不喜动。”

    郭弘点点头“还是要先混入大明宫才好行事。”

    宫墙很高又有守卫,翻墙不现实,不过进去就好办了。

    郭延庆说道“柳婕妤要为李汭选侍从,我今日托了掖庭局令,准备让五郎去委屈几日,她住在大明宫。柳婕妤那边还要到后天,这两日五郎先住这里,如果觉得闷就跟敬述去内学,便说是我的子弟,可以旁听一下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,郭弘呆着无聊,就跟着郭敬述去内学旁听。

    这当然也是郭敬述极力鼓动的结果。

    他们来到掖庭宫正中,这里是掖庭局衙门,旁边就是内学。

    郭敬述一边走一边讲着内学的来历“内学是从北齐开始设立,我朝开国以后,中书省设内文学馆,以儒者一人为学士,掌管教授宫人学问。如意元年(692年),内文学馆改名习艺馆,设内教博士十八人,分授各科,包括经、史、庄老、书法、棋艺等。开元末,废习艺馆,只设宫教博士二人,用宦官任职,隶属内侍省掖庭局。”

    “这都是听老师讲的?”

    郭敬述嘿嘿笑着点头。

    他们来到内学,这里是一处院落,有几间房舍。

    “那边是宫女学习的地方,我们不能过去。”

    郭敬述领着郭弘沿着走廊,来到顶头的一间房,里面已经有几个人,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。

    王彦真还没来,杨复恭却已经到了。

    “上次忘了跟你说,杨五郎(杨复恭)就是杨玄价之子,祖父是飞龙使杨钦义。”

    “那个王彦真是什么来头?”

    “他是宣徽南院使王茂玄的长子,曾祖王朝英是追随德宗的奉天元从!子孙可以免税,还能减罪!”

    宣徽使分为南北两院,南院优于北院,掌管内诸司使及三班内侍名籍,相当于宫内的人事部长,地位在高品宦官中可以排入前十。

    郭弘好奇地问道“奉天元从是什么来头?”

    这时杨复恭看到他们,就走出屋子,正好听到,于是顺口解说道“六十多年前的德宗朝发生了泾源兵乱,皇帝逃到奉天(陕西省乾县),当时随同护驾的就是奉天元从。”

    这时王彦真也刚到,听了这话,就接着说“德宗在奉天被围了一个月,逆贼朱泚自立为皇帝,僭号大秦,年号应天,大唐社稷险些倾覆!若不是李忠武,只怕已经江山变色了!”

    杨复恭见郭弘有些懵懂,便说道“李忠武就是李晟,他是李愬的父亲,德宗朝的名将,平定了朱泚之乱,谥号跟郭子仪一样,都是忠武。”

    “那时候郭汾阳不在?”郭弘问道。

    “兵乱发生在建中四年(783年),郭子仪已经死了两年。”王彦真话语间对汾阳王没有什么敬意。

    “听说当时李季兰被招入宫中,朱泚逼她作诗,后来德宗回来,为了这件事下令将她乱棍杖毙。”郭敬述开始说起听到的八卦。

    “夫子说可怜一代女中诗豪,竟然晚节不保。”几个少年你一言我一语。

    “李季兰是谁?”郭弘问道。

    “就是李冶!”

    “没听说过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