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修真小说 > 一壶小酒 > 第六章 庄子剑法
    原小酒与吴怀瑾论武之事传遍了太和山,但却非什么好言好语。经陆松平等人言传,早变得面目全非。什么只会说不会做,什么胡乱戳几下就敢说破了我派剑招,什么连花拳绣腿都算不上就敢钻研太极拳经等等,不一而足。倒是没人提及吴怀瑾,仿佛他自始至终都不曾出现过一样。

    之后几日,原小酒不曾离开武当派藏书馆,或是在二层寻个桌案细读,或是与吴怀瑾、何治学二人去三层书舍中谈话,至于谈的是什么便无人得知了。

    不多时日,原小酒已将二层之中武当派的外功秘籍囫囵看了大半。他自六年前起便接触过不少武当派的外功,此时拿起秘籍要本,只大致翻看一遍便能了然于胸。另有一些高深剑法,便字斟句酌,仔细研读。诸如神门十三级、两仪剑法、连环夺命剑法、太极剑法、达摩剑法等。

    他本就无所事事,读了此等高深剑招心痒难耐,便去三层吴怀瑾的书舍里以竹枝为剑,径自习练。自然,他辟阴之体,无法修习内功,但只练其形,他也心中高兴。

    这一日在书舍中挥舞太极剑法时原小酒一着不慎打翻了书架,那书架里都是些吴怀瑾收藏的经史典籍,原小酒不敢随意翻看,此时竟不想将它打散了,赶忙丢下竹枝小心收拾。

    原小酒小心翼翼地将散落书籍放回书架上,重新蹲下去捡起一本泛黄古书,那古书散落是翻开一页,便见书页上写着大成若缺,大盈若冲,大直若屈……天下莫不知……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他心道“这是老子《道德经》的内容,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,武当派的创始祖师张三丰张真人自悟拳理,以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结合,这才创建了辉映后世、光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,武当派武功多是以慢打快,以静制动,以弱胜强,以客犯主,似松未松,将展未展,用意不用力,劲断意不断的思想,似乎便是出自《道德经》的感悟。”

    原小酒蹲在那里,但见这本古书没有名录,且书籍残破不堪,书中文字支离破碎,断层极多。待翻开下一页,便见上书孔子去,谓弟子曰鸟,吾知其能飞;鱼,吾知其能游;兽,吾知其能走。至於龙,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。吾今日见老子,其犹龙邪……出生入死。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。

    原小酒将这本残破典籍放回书架,心道这部典籍上似乎记载了关于老子的事情,言说他于武学一道高深莫测,孔子说,如果老子的武功像飞鸟一样敏捷,像游鱼一样圆滑,像走兽一样凶猛,那我能够打赢他,但是他的武功在我看来,便如飞龙在天一般,实在是没有必胜的把握。如此看来老子之境界已形同陆地神仙,好像飞龙在天一样,厉害无匹。可惜这这本典籍已经损毁,无法看出老子修炼的是何种武功。”

    他继续收拢散落书籍,心道“老子在《道德经》开篇阐明道,可道,非常道。名,可名,非常名。无,名天地之始;有,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

    这是老子对于“道”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,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,即人伦、常理之道,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。“道”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,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,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“道”,由道开始,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

    由此,老子用“玄之又玄”来描述道的特殊性与深奥性,而其实这个“道”虽然“视之而弗见”、“听之而弗闻”、“捪之而弗得”,但老子所言之道并不远人,这里只是老子用“玄”来强调他所言之道与当时社会所言之道的差异性,并且阐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与根基性。

    想至此处,原小酒忽的一顿,暗道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倒是和内功修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似乎也可作为阐述内功原理的理论基础。道冲,而用之,有弗盈也。道体似虚而实,所以体内蕴含用之不竭的物质和能量,但不会因自满而溢出,其所言之道,若是换成真气、内功,岂不是一模一样的原理?”

    又想“道体柔而不刚,内部单纯,外部朴素无华,且清澈透明,长存于天地之间,天地万物都应该效法道而运行,返璞归真,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

    当下,原小酒跪坐在凌乱书目中,心中默默将《道德经》重新梳理一番,似乎找到了一丝眉目,暗道“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为纲宗,论述修身、治国、用兵之道,多以政治为旨归,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,文意深奥,包涵广博,仔细揣摩,似乎又暗藏他物,其中养生之学似乎并非书中所言那般简单,更像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内功武学。只可惜我无法修习内功,不妨过几日去金鼎阁问一问张真人罢。”

    原小酒放下心思,继续收拾书籍,不由得看向另一部残缺典籍,似乎是一部剑法秘籍。他跪在地上翻开来看,果然是一本剑法秘籍,且有文字和配图详解。只是破损有些严重。

    他继续往后翻,有几页比较完整。这几页记载了一件春秋之时宋国有一位剑术大家庄周庄先生,他剑术上的造诣之高,无人能及。当时,赵惠王喜欢剑术,欲招揽天下剑客为己用。有一天,庄周先生也来应聘,他缓步而行,见王不拜。赵王问“你剑法很厉害吗?怎么这样子傲慢?”庄先生说“我的剑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”赵王大吃一惊“天下无敌。”

    原文为庄子入殿门不趋,见王不拜……王曰“子之剑何能禁制?”曰“臣之剑,十步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”王大悦之,曰“天下无敌矣。”

    原小酒蹙眉深思,道“这似乎是《庄子·杂篇·说剑》的内容,莫非庄子也是一位剑术宗师?”

    继续翻看典籍,终于在破碎的文字中找到一丝端倪,但见其书上斩颈领,下决肝肺,一旦命已绝矣……上法圆天,以顺三光;下法方地,以顺四时。此剑一用,如雷霆之震也,四封之内,无不宾服……直之无前,举之无上,案之无下,运之无旁。上决浮云,下绝地纪。此剑一用,天下服矣。

    “这里似乎是在说,下乘剑法是上砍人头,下断肝肠,一击必杀,见血封喉;中乘剑法是与日月星辰齐辉,与天地万物合一,这样的剑法一旦施展出来,犹如雷霆震撼,万夫莫敌;上乘剑法则是直刺没有尽头,向上没有极限,向下没有阻碍,随心所欲挥洒自如,可斩浮云,可断地脉,这样的剑法使将出来,天下英雄无人可挡。咦,这些剑术理论似乎和前几日何道长所言有些关联,当日何道长跟我讲解太极剑法,讲至深处提到‘剑理’,他说当世剑法莫有比孤独九剑更加高深莫测,便是因为那独孤九剑之剑招乃是窥破了剑理。”

    再往后翻,又看到夫有干越之剑者,柙而藏之,不敢用也,宝之至也。原小酒暗道“这里是说,他有一把宝剑,放在盒子里藏起来,不敢用。为什么不敢用?宝之至也,说他已经天下无敌,如果再用一柄宝剑,天下间还有谁敢跟他切磋过招。我记得师父曾说那孤独求败有一把紫薇软剑,因误伤义士,所以弃之深谷,另有古墓派前人所用玄铁重剑,却在最后只用木剑树枝与他人比试切磋,也是因为天下难寻敌手。”

    原小酒反手看了一眼书目,上书庄子剑法。可惜残破不堪,其中剑招与配图多有不全。他仔细品读,愈发觉得不可思议,暗道“这本剑法之中蕴含剑理,我须得字斟句酌,仔细研读。”

    挡下,他轻声读出“夫为剑者,示之以虚,开之以利,后之以发,先之以至……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扰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……剑理竟是和兵法相融合,闻所未闻!以迂为直,以患为利。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,后人发,先人至,此知迂直之计者也。”

    “我记得《荀子》中也提到过后发先至的问题,其中曰观敌之变动,后之发,先之至,此用兵之要术也。卖个破绽给对方,让他以为有机可乘,然后出其不意击败对方。这种诡道理论与孙子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、以迂为直,以患为利思想有相同之处,其目的就是收到后人发,先人至的功效。”

    原小酒仔细看了一遍又残缺的《庄子剑法》中对剑理的论述,又向前翻回几页,看那些破损的招式和配图,仔细研磨,心中道“这篇剑法似乎分为三篇,分别为上品含光剑法、中品承影剑法、下品宵练剑法,其中含光剑法看似精深,但招式套路更像基础剑法,承影剑法招式极少,似乎为进阶剑法,宵练剑法无招无式,该才是精髓所在,与何道长所说孤独九剑中无招胜有招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”

    原小酒找到含光剑法篇,虽然破碎,比之前两篇却轻微一些,有些招式配图还能看出一二,于是照着上边记载练习起来。

    如此便过了半个月,深得奥妙,并由《庄子》、《逍遥游》和《齐物论》中慢慢发现庄子对剑法的理解,再慢慢补全,继而以精髓推基础,辅以残缺版《庄子剑法》,又过一个月的时间,终于将这部断了传承的高深剑法恢复出来,只是不知道原小酒恢复出来的《庄子剑法》和最早的《庄子剑法》哪个威力更强,哪个剑法更高明。

    原小酒以竹枝为剑,在书舍中演练一番,道“我虽没有内功,也能将此剑招发挥出一二成威力来,就算细微处和书中所载之剑招有所出入,也该是大差不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