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战国万人敌 >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先进技术
    蚕房新泥无风土,为了降低成本,李解带人修的蚕房有点类似蔬菜大棚,大蚕房的规模,一间就是半亩地。

    好在江南别的不好说,竹子管够,这年头砍伐竹子的效率,说不定还没竹子自己长得快。

    养蚕小能手在吴越两国,都算是高级技工,通常情况下是严禁通婚外国的。

    比如楚国就是如此,一直想要从吴越两国搞来先进的养蚕纺织技术,结果百几十年下来,双方边疆区的蚕娘养蚕技术有没有互相促进不知道,但聚众斗殴的本领,比从不饶舌的老秦人还要恐怖。

    在诸舒、桐国等缓冲区,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况,两边边邑的男丁们纷纷表示冷静,结果女子们抄着竹竿勾镰就干上了。

    这也导致明明以野蛮闻名的诸舒七国,见了吴楚两国女子那是敬而远之。

    娶回家当妻子?

    没问题啊,请国君先娶吴楚女子!

    至于普通人,那真是就差报警。

    因为一些小窍门上的技术封锁,导致楚国的丝绸产量和质量,始终比不上吴国,甚至比不上越国。

    楚王身上穿的最好的衣服,面料一定是进口货,而且大概率是世仇吴国生产的。

    这年头,因为丝绢是硬通货,充当大额支付的货币来用,所以很多时候,楚国也是比较无奈。

    吴国一时武器短缺,可以直接通过加大生产力度,然后从中原列国交易。

    早期还有晋国扶持,以晋国的实力,消耗吴国那点产量,根本不算个事儿。而晋国称霸之时,大部分小弟国家为了配合盟主霸主,也会跟吴国进行贸易。

    吴国早期面对的,是一片巨大的市场,随后又因为吴国自己争气,产品力足够强,终于站稳脚跟,一举将齐国绢布市场吃了下来。

    所以长期以来,吴国对自己的养蚕丝绸业的自信度,那是相当的高。

    在吴国历代君臣看来,国外对手想要抢夺吴国的国际市场份额,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我们又不是外国人,怕什么?只管出口。”

    面对公子巴担心江阴搞丝绸太过分,可能会引起姑苏不满这个事情,李县长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公子巴的肩膀,“下柳啊,大家同饮长江水,头顶一片天,都是大吴子民,不管是现在的大王还是将来的大王,看到治下百姓这么努力,高兴还来不及啊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公子巴显然一脸的不信,想当年,他们六国也是搞过几回高档丝织品的,然后吴国就发兵来殴打他们,把高档丝织品的生产设备以及人员,都抢了个一干二净。

    那种高档丝织品,因为最早发源于桐国,故称“梧桐锦”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“梧桐锦”,桐国可算是倒了霉,先后被吴楚两国灭了五六回。

    周边小国回想起来,还瑟瑟发抖不敢动弹。

    最终楚国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运气,桐国一部分地盘虽然吃了下来,但“梧桐锦”却还是落在了吴国手中。

    其中涉及到一种新的印染技术,能够生产出来一种赤红带金颜色的锦缎。

    而这种锦缎,吴国拿来出口到了周国,洛邑之中最高档的面料之一,就是“梧桐锦”,不过在周天子那里,又被称作“凤凰锦”。

    销量最好的地方,却又不是洛邑,而是宋国。

    总之,每年靠高档面料,吴国就能混得很滋润,固然不能靠高档面料一夜暴富,但因为逼格满满,吴国行者在中原列国行走,就是相当的拽。

    “首李啊,如今姑苏变幻莫测,若是一时不查,大权交替之下,这岂非引火烧身?”

    “我江阴几万人马是摆设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江阴待不了,我去江北行不行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江北待不了,我去淮徐行不行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了不起重伤,要死哪儿那么容易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做人呢,最重要的是开心,你是六国公子,这六国缺衣少食的,买姑苏货多贵啊,买江阴货,便宜啊,我看在下柳你的面子上,再来一个折上折,你看七五折怎么样?你怎么不说话?不说话我就当你默许了啊。就这么说定了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拍了拍公子巴的肩膀,李县长背着手转身离开,心中很是高兴嘿,这又搞定一单生意。

    六国小归小,几百个贵族还是有的,几百个贵族也有家人,一人两三套衣服,这也不少了。

    一身好一点的高档衣服,怎么地也得穿个几年吧。

    换一匹矮脚马没问题,这要是心黑一点,说不定还能绕个一只猪。

    “纺织面料市场,竞争激烈呀!”

    李县长感慨万千,想要轻松地苟下去,可真是太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好在之前在逼阳国当将军、相国,很是赚了一笔,这前期的巨额投资,其实都还算可以承受。

    连基础劳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,毕竟在逼阳城外,他搞了几千俘虏。

    虽说运回来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死了不少,但总体来说组织几个大型工厂那是完全不成问题的。

    加上“百沙”之地野人极多,他以“百沙之主”的名义,说要征发一些劳力来上工,也没什么难度,而且他让人来上工可不是“徭役”,给报酬的。

    咸鱼、杂粮、豆麦、竹制品、豆制品、蜂蜜……不怕野人心大,只要敢要,李解就敢给。

    有些“沙野”还大胆地问李县长要男人,精壮的男人,李解立刻就从战俘中挑了几个卖相不错的,剥光了让“沙野”妇女自己看自己选,还允许上手,摸摸捏捏掏两把都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战俘们毕竟是列国战士,他们也是有尊严的,被李解如此羞辱,最终忍受不住,直接抱着一个“沙野”妇女就表示自己吃得少特能干……

    双方语言不通,但不妨碍比划,经过一系列的交流之后,往往都是牵手配对成功。

    皆大欢喜,皆大欢喜啊。

    资源多、实力强、好说话……江阴邑在“百沙”之中,那是完全没有缺点,全是优点。

    当年李县长还是李村长那会儿,就有不少“沙野”慕名来头,随着江阴邑的成立,加上李解这个厚脸皮从姑苏那里化缘不少财政拨款,奔着江阴邑大开发而举族来投的老朋友多不胜数。

    除了王畿地区之外,江北东芦市周围的“淮夷”小部,为了生存,也是联络了雉邑的话事人雉叔长尾,总之就是一个意思,雉叔看在同乡的份上,拉哥们儿一把。

    雉叔长尾其实现在还一脸懵逼呢,以往冬天的时候,多多少少都要死人,还不少。

    可去年冬天到今年开春,死人也有,但一只手就能数过来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一点,没有饿肚子,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。

    人们会用眼睛去观察,雉邑的生存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,原因只有一个雉叔长尾运气好,当初最早挨了江阴子的毒打,这才不打不相识,让雉叔长尾抱上了江阴子的大腿。

    金大腿啊!

    “首李,江北二邑,当如何处置?”

    因为战争的缘故,鹿邑和雉邑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,加上原本就半自治性质,并不在吴国的编制中,所以任由两地自生自灭,对吴国来说,是很正常的操作。

    只是随着李解的介入,鹿邑和雉邑的生产恢复相当快,两地分别大量种植了豆麦、苎麻等等作物。

    白沙村的麻纺规模其实已经上来,远比丝绸业要发达得多,而且技术更先进,销量更大销路更广。

    去年李解北上的时候,舟船运送到布匹中,白沙麻布就是重头戏。

    和吴国不同,中原列国的城邑分布相当密集,人口又相对众多,普通市民阶层的消费水平是有的。

    只是丝绸太贵,平常也不可能大量购买;麻布虽然便宜,但大多数麻布穿在身上很不舒服。

    白沙麻布在战后一举成名,是因为逼阳子妘豹的推销,但进一步扩大名声和销路,就是本身产品质量优秀的缘故。

    因为舟船发达,加上江阴大部分荒地其实只要做好疏浚清淤工作,就能改造成优质稻田,所以李解将很大一部分的原麻生产,放在了江北。

    一是江北土地更广,二是能够笼络江北势力。

    只是这样的操作,有利有弊,随着鹿邑、雉邑的生产恢复加快,吴国高层就有人盯上了这两地,想要让二邑从半自治,正式接入体制序列。

    理由也很充分,谁叫鹿邑当时从贼来着?

    所以商无忌有点着急,在他看来,鹿邑、雉邑,现在就是江阴子的地盘,怎么可以轻易地让出去,让人摘桃子呢?

    不过李县长自己却是很淡定“无忌啊,老子还怕姑苏没人盯着呢。有人想要吃下江北二邑,那真是再好不过,别人敢吃,我就敢闹啊。谁不知道我李某人是莽夫一个?谁要做鹿邑大夫,我就去姑苏砸他们家玻璃,大王还能不给我一点补偿?说不定直接在江边划一块地给我也说不定啊。”

    见老板这么淡定,商无忌顿时就放心了,不过他还是一脸疑惑,很是郑重地问李解“首李,不知玻璃为何物?”